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创新药研发:快速发展下的挑战和机遇

2017-08-08 科睿唯安 易企说17Talk

点击上方“易企说”关注我们

发送“沙龙”进入线上沙龙直播间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提出了总体改革目标。之后我们每一位医药人都经历了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新药研发快速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易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中国制药行业正在迅速地转型和升级中。因此,新药研发也是本次会议的关注焦点之一。


从大数据看中国的创新药研发


来自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事业部首席科学家Richard  Harrison博士从大数据的层面概述了近年来中国制药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根据现场报告的数据,截止去年底,中国的制药行业规模已经高达867.7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3396.94亿美元)和日本(940.2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科睿唯安的预测显示,到2017年底,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市场。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启动的临床试验数量也从2007年的293个迅猛增长至2016年的1398个,在全球排名第4(前3位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在新兴市场遥遥领先。


从申办方来看,2007至2016年间,广东中山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的临床试验远超同行,并以II期和IV期为主。从公司来看,这段时间内开展临床最多的公司几乎完全被跨国药企所垄断,令人惊喜的是,国内药企江苏恒瑞超越不少跨国巨头,跻身第三。与其他大公司在华研究以III期为主不同,恒瑞的临床研究主要是I、II、III期都同时展开。



在适应症方面,主要集中在糖尿病(非胰岛素治疗)、乳腺癌、晚期肺癌、乙肝、疼痛、肝癌、胃癌等。而其他新兴市场常见的适应症如类风关,所占比例很小。


新药研发的机遇和挑战


1

监管环境

在这次会议上,几乎每位专家都提到了监管政策的改变。44号文后,国家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包括加快审评审批速度,鼓励创新,鼓励全球多中心同步临床试验等。

不过这些改革带来的并不全是机遇,也有挑战。比如有好几位专家都提到,这些政策一方面加快了国内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和上市审批,另一方面,国外的创新药同样也能享受到政策利好,因此客观上加剧了竞争。而今年6月19日,CFDA宣布正式成为ICH成员,有机会实现数据互认,加速早期临床开发,但同时也对药品的开发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启动的MAH(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使得创新型企业和科研人员也能成为药品上市许可的的持有人,这一试点客观上有利于专注于创新药开发的中小型企业。


2

研发环境

在研发环境上,第三军医大学李晓辉教授指出,心血管药物的开发仍旧不容乐观。一方面各大公司包括国际巨头,在心血管适应症上的关注有明显下降,进入门槛提高,从以前的改善急性危险因素,发展到现在的针对长期预防性用药。其次,心血管的临床研究,通常需要一万例以上的大样本研究,甚至更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最后,随着新的需求的出现,原来对疾病和靶点的认识显得陈旧,需要科学上的新发现来作为基础。因此,李教授总结,医和药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董事、副总裁孙鹤博士就复方丹参滴丸海外研发的实例提出了他的思考,中国现在的新药研发热是真的新药多了还是只是PI的数量增加了?孙博士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的临床试验数据结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亚宝药业集团的首席科学家王鹏博士认为,中国还是普遍缺乏好的化合物库,筛选评价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并且缺乏好的成药性药物经验。

恒瑞医药的首席医学官邹建军博士则从临床的角度提出,国内目前好的临床试验中心还是不足,尤其是I期临床中心,以及相应的人才和运营经验。


3

市场环境

今年,国家出台了新的医保目录,为创新药打开了进入医院市场的大门,但总体来说,正如贝达药业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印祥博士所说的那样,新药,特别是国产新药,进入医保目录,通过招投标,最终进入医院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4

资本环境

王鹏博士指出,近年来,目前中国的很多行业如房地产,矿业,机械等都发现本行业的前景不如健康医药行业,因此有大量的资金涌入,新药研发领域的投资和各类资金明显增加。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是新药研发的动力。但是王印祥博士指出热闹背后的问题,就是在中国投资天使轮的资金很少。如果大家都只关注上了临床的新药,就很难有早期项目。这对中国新药开发的长期发展不利。

而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制药公司来说,随着对创新的关注,开始将越来越多的自有资金投入到研发上。比如,邹建军博士就介绍,恒瑞最近几年每年都保证将至少10%的营业收入投入到新药研发上去,去年的研发经费有将近12个亿。


5

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上,国家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王印祥博士就认为我国在专利法方面的保护还是不够,缺乏类似美国的专利授权后无效程序的规定,企业在获得新药专利后,被迫花大量的精力去应付各种“专利流氓”的挑战。另外,王博士还提到了专利期限补偿制度和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等。恒瑞的邹建军博士也提到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提早布局和全面布局的重要性。


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特点和前景


1

不能“一哄而上”

贝达药业的王印祥博士指出,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上来说,中国制药行业还未形成生态链,还缺乏千亿市值美元级的大公司。与此同时,国内药企有着一个first-in-class情结,希望能在手里诞生几个真正意义上的新药。

而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开发上又存在一哄而上的情况,一个热门靶点几十家几百家在做,导致恶性竞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最近一阵大家耳朵都听出茧的PD-1/PD-L1。对此,王印祥博士建议广大新药研发人员打开思路,从基础理论研究着手,找到新思路,新方向和新机会。亚宝的王鹏博士也表示,关键不在于靶点的新旧,老靶点完全可以做出全球领先的创新药,关键点是能不能做出临床上差异化的产品,产品有更好的疗效、安全性或者是依从性。江苏恒瑞的张连山博士指出,目前国内新药研发应避免同质化竞争。


2

开发思路上要有创意

石药集团副总裁、首席医学官李锡明博士通过几个实例分享了他在新药开发思路上的一些体会,包括新剂型、活性单体和前药的开发。李博士指出,在立项时,就要考虑如何拿下NDA,临床研究计划,监管机构要求以及上市后的卖点这些内容。

科伦药物研究院的陈德光则从仿制药的角度,介绍了该公司如何以无菌注射剂为起点,选择高门槛的仿制药,将产品拓展到美国市场。在此基础上,推进到创新小分子和生物药的开发上。

亚宝药业的王鹏博士也以创新药复方依达拉奉和美可比林为例,讲述了创意在开发首创新药中的重要性。


3

中国药企正走向全球化

在全球化方面,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很多中国公司都在往这方面去努力,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设实验室、办公室,聘用当地人员,甚至直接从国外购买产品和工厂,建立合资公司这是非常好的信号,但同时也为管理带来了挑战。石药集团的李锡明博士向参会者介绍了在这方面的的实际经验和体会。他认为,在国际研发项目管理上,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管理团队,不能完全依赖于CRO或者顾问,这样才能保证质量。

在具体做法上,不少国内制药公司选择仿制药现行,创新药紧随其后的稳妥战略。如恒瑞邹建军博士介绍,这样的做法可以通过海外销售仿制药获得更多的收入,然后用收入来扶持新药研发,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来源:科睿唯安



会议预告

随着生物药物进入临床,工艺成为药物研发成败和成本的关键之一,8月13日-14日,2017生物药工艺发展峰会在苏州召开,国内外生物药企的专家汇集苏州,对生物药工艺进行深入剖析。

会务联络:021-51181366 程女士

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